vtb银行为什么不怕制裁
VTB银行作为俄罗斯主要的国有银行之一,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已多次受到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的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制裁进一步升级。所谓“不怕制裁”的说法,并非指VTB完全免疫制裁影响,而是其在长期应对制裁中形成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VTB早已被排除在美元清算体系之外,尤其是被切断与SWIFT系统的部分连接后,其国际业务大幅萎缩。因此,进一步的金融制裁边际效应减弱,银行早已转向非西方支付系统和本币结算,减少了对美元和欧元体系的依赖。
其次,俄罗斯政府提供了强力支持。作为国有控股银行,VTB在危机时刻可获得央行流动性支持和财政注资,保障国内运营稳定。俄政府通过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如资本管制、强制结汇、支持本国金融机构间结算等,帮助VTB维持基本金融功能。
再次,VTB积极调整业务结构,转向亚洲、中东、非洲等非西方市场。与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的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使用人民币、卢布、卢比等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拓展新的合作渠道。尽管规模有限,但缓解了部分国际业务压力。
此外,俄罗斯近年来大力推进金融自主化,建立本土版SWIFT(SPFS)和国家支付系统,减少对外依赖。VTB作为核心金融机构,深度参与这些系统建设,增强了在受制裁环境下的运作能力。
最后,制裁的长期化使俄罗斯金融体系形成“战时经济”模式,VTB等银行更注重国内信贷、能源出口融资和政府项目支持,而非国际扩张。这种内向型转型使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显著下降。
综上,VTB并非“不怕制裁”,而是在持续高压下通过国家支持、业务转型和体系替代,增强了抗压能力。其运营虽受重创,但未崩溃,体现了俄罗斯金融体系在制裁环境下的适应性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