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生产区电缆沟填砂标准规范
在危化品生产区,电缆沟填砂是保障电气系统安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标准规范主要依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以及相关行业安全技术规程。以下是电缆沟填砂的主要标准与要求:
-
填砂目的
电缆沟填砂主要用于隔绝火源传播、防止可燃气体进入电缆沟引发爆炸,同时提高电缆散热性能和机械保护能力,特别是在爆炸危险区域(如Zone 1、Zone 2)尤为重要。 -
适用区域
在危化品生产区的爆炸危险场所,电缆沟穿越或位于易燃易爆区域时,应采用填砂处理。特别是电缆沟与工艺装置区、储罐区、泵房等相邻时,必须采取填砂封堵措施。 -
填砂材料要求
- 应采用干燥、洁净、无有机物和可燃杂质的中粗砂,粒径宜为0.5~2mm。
- 砂中不得含有油污、木屑、塑料等可燃物,含泥量不得超过3%。
- 砂应经过筛选和烘干处理,确保低含水率,防止结块或腐蚀电缆。
- 填砂厚度与范围
- 填砂厚度一般不小于300mm,覆盖电缆上方,并延伸至电缆沟两侧壁。
- 在危险区域边界、电缆沟进出建筑物处、与其他管沟交叉处,应设置不小于500mm长的砂封段,形成有效阻火隔离。
- 砂封段两端宜用耐火材料(如防火泥、防火砖)进行封堵,防止砂体流失和气体渗透。
- 施工要求
- 填砂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100mm,确保密实无空隙。
- 电缆敷设后应先进行中间验收,确认无损伤、无接头后再进行填砂。
- 填砂完成后,沟顶应设置明显标识,如“电缆沟”警示标志,并绘制隐蔽工程图备案。
- 维护与检查
定期检查电缆沟填砂是否下沉、流失或受潮,发现异常应及时补充干燥砂料。特别是在雨季或腐蚀性环境区域,应加强巡查。
综上,危化品生产区电缆沟填砂是防爆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工和管理,确保电气系统的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