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中俄贸易收款中的痛点及应对策略
date
来源:网络
date
2025-07-10
see
1 浏览

引言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一趋势为众多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然而,在参与中俄贸易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在跨境收款方面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影响了资金回笼和业务拓展。

一、问题导向:中小企业在中俄贸易收款中的主要痛点

尽管中俄贸易前景广阔,但中小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收款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 因缺乏专业金融知识导致银行账户设置不当,无法顺利接收款项;
  • 对国际制裁政策了解不足,导致交易被冻结或拒绝;
  • 受汇率波动影响,实际到账金额不稳定,影响利润预期。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引发客户信任危机,甚至造成合同违约。

二、分析一:缺乏专业金融知识导致的账户设置错误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跨境结算并非日常业务,因此在开设境外银行账户、填写SWIFT/BIC代码、提供中间行信息等方面容易出错。例如:

  • 未正确填写受益人银行名称和地址,导致汇款被退回;
  • 遗漏中间行(Intermediary Bank)信息,尤其是在涉及美元清算时;
  • 误用IBAN号码而非标准的SWIFT代码,造成系统识别失败。

这些看似微小的错误,往往会导致款项延迟到账数日甚至更久,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管理。

三、分析二:不了解制裁政策引发的收款障碍

自2022年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金融制裁措施,包括冻结部分俄罗斯银行资产、限制使用SWIFT系统等。虽然中国并未加入相关制裁,但全球金融体系高度互联,许多国际银行出于合规考虑,会对涉及俄罗斯的交易进行严格审查。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制裁政策的深入了解,常常在以下方面出现问题:

  • 选择被制裁的俄罗斯银行作为收款方,导致汇款被拦截;
  • 未能提供足够的交易背景资料,如合同、发票、运输单据等,致使银行拒绝处理;
  • 误用美元进行结算,而美元交易需经过美国金融机构清算,存在较高的合规风险。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选择通过第三方国家进行转汇,反而增加了手续费和时间成本。

四、分析三:汇率波动对收款金额的影响

人民币与卢布之间的汇率波动较大,尤其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更为剧烈。这种波动给中小企业的收款带来不确定性:

  • 当卢布贬值时,即使合同金额固定,实际到账的人民币价值下降;
  • 若采用预付款方式,收款周期较长可能导致最终收益缩水;
  • 缺乏外汇风险管理工具,难以锁定汇率,增加财务风险。

例如,某企业签订了一份价值100万卢布的出口合同,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8万元。但由于卢布短期内大幅贬值,最终到账仅7.5万元人民币,损失达6.25%。

五、建议:借助专业机构服务提升收款效率与安全性

面对上述挑战,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求专业支持,以提高跨境收款的安全性与效率。以下是几点建议:

1. 借助跨境支付平台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专业的跨境支付平台,如Wise、Airwallex、PingPong等,它们提供多币种账户、实时汇率查询、自动换汇等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同时,这些平台通常具备完善的合规审核机制,有助于规避制裁风险。

2. 与本地银行或代理行合作

中小企业可选择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具有丰富跨境经验的银行合作,或通过俄罗斯本地银行设立代理账户。这类银行熟悉中俄金融监管政策,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收款解决方案。

3. 引入专业财务顾问

聘请具有国际金融背景的财务顾问,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外汇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汇率对冲策略,减少因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

4. 加强员工培训与内部流程优化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跨境金融知识培训,提升其对SWIFT系统、制裁政策、汇率管理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同时,优化内部审批流程,确保收款信息准确无误,缩短处理时间。

5. 探索本币结算模式

中俄双方已推动本币结算合作多年,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或卢布进行直接结算。这不仅能规避美元清算带来的合规风险,还能节省汇兑成本。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本币结算将成为主流趋势。

结语

中俄贸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在跨境收款环节仍存在诸多挑战。企业应正视自身在金融知识、政策理解及风险管理方面的短板,积极引入专业机构服务,优化内部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管帮手(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古美路1515号凤凰园15号楼 · 沪ICP备2022031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