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描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尝试用人民币结算
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元汇率波动频繁以及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尤其是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步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的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30%,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的活跃度不断提升。
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实需求,也有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考量。特别是在能源、大宗商品等关键领域,部分中国企业已开始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尝试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例如,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从几年前的不足10%上升至目前的约40%。
尽管如此,人民币在全球结算货币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根据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初,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约为3.5%,远低于美元(约40%)、欧元(约35%)和英镑(约7%)。这表明,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探讨一:为何人民币结算仍非主流?瓶颈在哪?
尽管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但其尚未成为主流结算货币,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导致境外投资者和企业在持有人民币资产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相比之下,美元和欧元作为成熟的国际货币,具有高度的可兑换性和流动性。
- 金融市场深度与广度有限:中国的金融市场相较于欧美成熟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对冲工具和风险管理机制,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 国际信任与接受度不足: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仍相对有限。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因素考虑,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CIPS系统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但与SWIFT等全球性支付系统相比,其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此外,人民币清算行的数量和分布也限制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效率。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培育加以解决。
三、探讨二:卢布结算的利弊分析与实际操作难点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卢布结算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西方制裁加剧的背景下,俄罗斯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本币或友好国家货币进行结算,以规避美元和欧元相关的金融风险。
卢布结算的优势:
- 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使用卢布结算可以有效减少因美元或欧元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不确定性。
- 增强双边互信:卢布结算有助于加强中俄之间的金融合作,提升双方在经济领域的战略互信。
- 绕过西方金融体系:在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卢布结算可以帮助中俄企业规避SWIFT系统的监控和制裁风险。
卢布结算的劣势与难点:
- 卢布贬值压力大: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外部环境复杂,卢布长期面临贬值压力,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 外汇管制严格:俄罗斯对外汇流出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企业在使用卢布进行结算后,如何将资金回流国内成为一大难题。
- 清算渠道受限: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主要银行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导致卢布结算的清算效率大幅下降。
- 缺乏对冲工具: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卢布衍生品较少,企业难以通过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
因此,尽管卢布结算在特定情境下具有优势,但其推广仍面临较大挑战,尤其在大规模、高频次的国际贸易中,其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
四、探讨三:VTB银行账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VTB银行是俄罗斯第二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俄经贸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VTB银行账户成为中国企业与俄罗斯企业之间进行卢布结算的重要通道。
VTB银行账户的功能与作用:
- 提供卢布结算服务:VTB银行为中国企业提供开设卢布账户的服务,使其能够直接接收和支付卢布款项,避免中间换汇环节带来的损失。
- 支持跨境资金划转:VTB银行通过其全球分支机构网络,协助中国企业完成卢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转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缓解制裁影响:在西方制裁背景下,VTB银行成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展业务的重要金融合作伙伴,帮助其绕开部分金融限制。
- 促进双边金融合作:VTB银行与中国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人民币与卢布之间的直接兑换和结算机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账户开设门槛高:由于监管要求,中国企业开设VTB银行账户需提供大量合规材料,流程较为繁琐。
- 资金流动受限:受俄罗斯外汇管制政策影响,企业通过VTB账户进行的资金划转存在一定延迟。
- 风险敞口扩大:卢布汇率波动剧烈,企业若持有大量卢布资产,可能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
- 国际认可度低:VTB银行在西方金融体系中信誉受损,部分国际交易仍难以通过该银行完成。
总体来看,VTB银行账户在中俄贸易结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透明度,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建议:推动人民币结算的政策与市场协同路径
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结算中的地位,应从政策层面和市场机制两个维度协同推进:
1. 政策层面的建议:
- 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限制,鼓励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大对CIPS系统的投入,拓展其全球覆盖范围,提升结算效率和安全性,打造与SWIFT并行的国际支付平台。
-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区域性金融合作机制,提升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率。
- 优化监管框架:出台更加灵活的外汇管理政策,简化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程序,提升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
- 强化法律保障: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法律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增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2. 市场层面的建议:
- 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鼓励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设立更多人民币清算行,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服务能力。
- 加强企业引导: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形成示范效应。
- 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场景,提升人民币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影响力。
- 构建多元结算体系:在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同时,保持与其他货币的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化、稳定的国际结算体系。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持续推进,也需要市场力量的积极参与。只有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人民币才能在全球结算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