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使用与中俄贸易收款趋势分析
date
来源:网络
date
2025-07-10
see
1 浏览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双边贸易中,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紧张、美元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加强了本币结算合作,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支撑。

一、数据支撑:中俄贸易与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最新统计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90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对俄出口额为7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自俄进口额为1144.2亿美元,同比增长33.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初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2023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达到3.5%,连续第五年上升。其中,在与中国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国家和地区中,俄罗斯位居前列。截至2023年底,中俄之间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交易占比已超过25%,较2020年的不足5%大幅提升。

二、数据来源解析

(一)海关总署数据:中俄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从商品结构来看,2023年中俄贸易中,能源产品(原油、天然气、煤炭)占自俄进口总额的近60%;而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在俄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俄服务贸易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运输、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内涵。

(二)人民银行报告: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使用比例提升,离不开跨境支付基础设施的完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自2015年上线以来,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3000家金融机构。2023年,CIPS处理的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达120万亿元,同比增长22.3%。

此外,中国与俄罗斯央行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也为人民币在俄流通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23年底,中俄本币互换额度已达1500亿元人民币/1500亿卢布,有效缓解了企业在跨境交易中的汇率风险。

三、数据解读:人民币崛起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市场动态

(一)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受美国对俄制裁影响,俄罗斯企业难以通过传统美元结算渠道开展国际贸易,导致其迫切寻求替代货币。人民币因其稳定性、流动性以及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成为俄罗斯企业的首选。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本币结算合作,鼓励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战略支持。

(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已在莫斯科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人民币清算、结算、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俄罗斯的Sberbank、VTB Bank等也积极接入CIPS系统,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

(三)市场需求驱动人民币使用

从市场主体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中俄企业开始主动选择人民币结算,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人民币计价有助于稳定价格预期,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俄罗斯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也在上升。2023年,俄罗斯多家银行推出人民币存款、理财产品,部分企业甚至尝试发行人民币债券,反映出人民币在俄金融市场的接受度逐步提高。

四、趋势预测: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未来走势

(一)短期展望:人民币结算比例有望突破30%

根据多方机构预测,2024年中俄贸易总额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人民币结算比例预计将达到或超过30%。这一增长将主要受益于以下因素:

  • 中俄本币结算机制进一步深化,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 CIPS系统功能持续优化,结算效率进一步提升;
  • 俄罗斯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接纳程度不断提高。

(二)中期展望:人民币将成为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目前,俄罗斯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篮子,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比例。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在俄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可能达到10%-15%。

此外,随着人民币在俄民间市场的广泛使用,人民币或将被纳入俄罗斯国内支付体系,实现更广泛的流通。

(三)长期展望: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中俄贸易中人民币使用比例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增强双边经贸合作的稳定性,也将为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突破口。未来,人民币有望在欧亚经济联盟(EAEU)成员国中扩大影响力,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采用人民币结算。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在俄的推广还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本地清算网络的建设、法律与监管框架的协调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决定人民币能否真正扎根俄罗斯市场。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使用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背后既有政策推动,也有市场需求驱动。随着中俄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未来,人民币在俄罗斯乃至整个欧亚地区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成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应积极适应人民币结算趋势,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也需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坚实支撑。